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甘肃省住建蓝皮书:房地产的 时代终结

鑫报  2015-01-09 09:21

[摘要] 《甘肃蓝皮书》2015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兰州如期举行。记者获悉,《甘肃蓝皮书》2015版,在原来经济、社会、舆情、文化、县域五本蓝皮书的体系上,今年通过新增住建、民族、酒泉三本蓝皮书,形成了“五加三”新格局,基本覆盖了甘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区域、民族、生态、民生等各个领域。

《甘肃蓝皮书》2015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兰州如期举行。记者获悉,《甘肃蓝皮书》2015版,在原来经济、社会、舆情、文化、县域五本蓝皮书的体系上,今年通过新增住建、民族、酒泉三本蓝皮书,形成了“五加三”新格局,基本覆盖了甘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区域、民族、生态、民生等各个领域。今年的《甘肃蓝皮书》是在完成问卷调查近三千人次,研究人员足迹几乎走遍全省,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形成的具有 视角的研究报告,其理论研究、态势分析、趋向预测和对策建议具有很高的实践参考价值。记者 谈应霞

自2007年1月8日,我省首次召开蓝皮书发布会至今,已整整八年时间。《甘肃蓝皮书》连续在每个年度同一天——1月8日,由甘肃省 新闻办主持召开“甘肃蓝皮书成果发布会”,形成了“每年一月八,社科院有言要发”的历史惯例,昨日已是我省第九次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甘肃蓝皮书》。

目前,《甘肃蓝皮书》已不仅是省社科院集中 学者的智慧、服务于党委 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品牌,也成为甘肃社会科学界的一个学术品牌,也是甘肃智库的一个核心品牌,还是甘肃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品牌。今年,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首次通过与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密切合作,共同编研出版了《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通过与甘肃省住建厅的密切合作,共同编研出版了《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通过与酒泉市委 的密切合作,共同编研出版了《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5)》。

今后,为顺应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形势,省社科院作为“陇原智库”,将围绕更有力地发挥特色新型智库作用,继续提高《甘肃蓝皮书》品牌效应,一如既往,继续坚持基本的编研理念和运行机制:一是始终坚持原创,注重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坚持研究在先,编写在后,在继承中创新,注重连续性;从源头上抓质量,注重可靠性;在深入研究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在服务上抓效果,注重影响力。二是始终坚持追踪前沿,注重选题创新。追踪前沿就是要使 学者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终通过蓝皮书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指导,显示社科 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实力,提高蓝皮书的 度和美誉度。三是始终坚持质量 ,完善编研机制。我们始终把蓝皮书的 性看作是蓝皮书的生命,致力于向社会提供事实根据充分、分析深入准确、结论科学、对策具体、可操作的具有 性的信息与研究成果。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甘肃蓝皮书总编王福生在介绍蓝皮书研究和编写的总体情况时表示,今后,省社科院作为“陇原智库”,将围绕更有力地发挥特色新型智库作用,继续提高《甘肃蓝皮书》品牌效应。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沙拜次力、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吉西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马育功、省统计局副局长柳民、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白守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纪委书记陈双梅、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文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刘进军等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

甘肃经济蓝皮书:

将甘肃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经济蓝皮书首席 罗哲研究员发布了《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据悉,《经济蓝皮书》共分15个专题。全书深入分析了一年来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行情况及宏观调控的对策,对甘肃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以及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及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前期研究;分析诊断了农业、工业、金融业、第三产业、财政运行、交通运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甘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进行了评估。

罗哲表示,2014年甘肃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经济整体趋稳向好;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运行活力逐步增强。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用“经济新常态”的视角理性看待甘肃未来的发展,使我们对于“十三五”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未雨绸缪,进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量,将甘肃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甘肃“十三五”的发展,仍然需要围绕实现与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追赶和转型的双层任务,在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平台抓手、推进扶贫开发方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以区域统筹联动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发展战略新格局形成、以新区和园区引领全省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以产业发展形成转型跨越的强大物质支撑、以丝路经济带 段建设引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设美丽新甘肃。

从长远的前景看,必须促使甘肃在新时期的各类发展战略与策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受到经济社会适应性的检验;通过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下的经济转型成长、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空间结构形态优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放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实践的基础上,这对于甘肃实现与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肃社会蓝皮书:

城市繁荣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

社会蓝皮书编著者许振明副研究员在发布《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时表示,《甘肃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在继续全面反映甘肃社会发展基本面上的态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选题面向基层,直面社会矛盾,对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进行了微观深度调查研究,对甘肃社会发展目标关心的重点领域、新热点进行了专题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基层社会的突出矛盾和变革结构。

许振明在发布会上指出,2014年甘肃社会运行表现为:经济增速明显减弱,观望忧思的社会心态逐渐蔓延;社会结构轻微受创,阶层固化尚未松动。低收入阶层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但通向中等收入阶层之路依然渺茫,中层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安全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表现为:首先居民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再次垫底。2014年上半年,甘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0%,虽高于GDP增长速度,但总额排第31位,再次为垫底。其次是城市人口包容性不足,人口城镇化面临巨大挑战。有77.8%的流动人口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参加工伤保险或有工伤医疗补助的仅占9.8 %,享有医疗费报销的仅占12.9%。这组数据表明,城市并未向这些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良好的城市化条件。第三,兰州新区城市化水平极低,新区城镇人口仅占6%,尚未产生人口拉力。

还有就是环境保护成效突出,生态文明大省建设任重道远。甘肃省83家废水排放企业、80家废气排放企业、56家污水处理厂、62家重金属企业共281家企业被环保部通报,占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1.95%。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受到市场挑战,短期内难以达到群众期望的效果;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壮大,但动力依然不足。惠农政策多层次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农村居民参与度高、受益感强。现行惠民工程共有30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人均300元。还有城市惠民工程覆盖领域逐年扩展,低收入群体多重受益。调查显示,沉淀于城市调查社区的民生工程项目达95项,其中省级29项,市级34项,区级32项,所涉领域涵盖居民生活的基本方面,城市低收入群体从众多层次的项目中,获得多个领域的,从不同角度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2015年甘肃社会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甘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消费水平更加走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空间不大。其次,受经济发展影响,甘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可能会出现减弱迹象,城市繁荣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如果管理不到位,底层内部矛盾会加剧,中低收入者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还有随着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体制机制改革更加紧迫,如果没有改革的突破,进一步的投入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投入的空间也会更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快研究并制定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进度。

甘肃文化蓝皮书:甘肃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 个国际合作年

文化蓝皮书首席 周小华研究员在发布《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时表示,2014年是甘肃文化进入国家文化发展快车道的一个重要年份。其显著标志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了甘肃文化诸领域的繁荣。其新的支撑项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 段建设的启动。并就2014年甘肃文化发展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和2015年预测向新闻媒体进行了发布。

据介绍,2014年甘肃文化发展的亮点频出, 项目大幅提升。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骆驼城遗址及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和黑水国遗址等6个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列入《“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储备项目。 季度,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达30.51亿元, 季度的增加值相当于2006年全年的增加值。一批 过亿元的战略性 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敦煌国际艺术品交易 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获得 。2014年前八月甘肃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4亿元。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已连续五年位居前列。

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8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入国家保护与发展试点村项目库,23个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入选 保护名录,89个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入选省级保护名录,18名民族地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入选 传承人名录,104名民族地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入选省级传承人名录。使少数民族稀缺的民间文化人才得到 层面的重视。 另外,节庆赛事活动趋向大型化、国际化;文化资源普查平台上线,文化资源管理步入数据化时代。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去年甘肃文化发展也存在着困境与问题,具体表现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配套政策不具体,需要立足文化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逐步构建一套相互协调,相互激励的完整的政策体系,支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研究滞后, 还未真正成为学术创新的主体,部分成果研究观念滞后,创新水平低,创意产业没有快需拉动,不能有力地支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另外,甘肃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落后,弱势局面没有显著改观;文化经纪人职业化发展没有引起重视。

周小华表示,2015年甘肃昔日的历史荣光将被重新唤起;甘肃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 个国际合作年;甘肃“走出去”战略,将助推特色文化产品销售;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技术的合作将推动我省会展业、广告、艺术装饰业发展;三大交通建设提速将促进旅游产业更大发展。

甘肃民族蓝皮书:国内 部聚焦甘肃民族地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蓝皮书

民族蓝皮书首席 马东平研究员在发布《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时表示,《 甘肃蓝皮书》民族卷是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策划并实施完成,是国内 部聚焦甘肃民族地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蓝皮书,该书紧紧围绕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书由12个专题调研报告和1个总报告组成。

马东平在发布中称民族地区经济加速发展势头和全省发展中的“短板”现象并存。“2013年,民族地区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全社会固定 比上年同期增长38.55%,高于甘肃省全社会固定 比上年同期增长的27.11%。但2013年甘肃民族地区GDP总量仅占全省的6.99%,农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8%,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全省的5.44%,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马东平说。

另外,她认为,甘肃作为 “两个共同”示范区,示范点由初的10个扩大到17个,基本包含了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局面初步形成,但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存在差距。相对来说,肃北、肃南和阿克塞河西三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已进入了小康社会,而回族聚居区和藏族聚居区的跨越式发展任务还很重。

据介绍,2013年,民族地区贫困人口87.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9%,占民族地区农村总人口的31.2%。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地区发展需求之间矛盾并存,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致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民族地区要跨越式发展,所以,通过转变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等综合建设,协调生态环境和民族地区发展需求之间矛盾成为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近年来,民族商业贸易、清真食品产业、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在兰州新区设立甘肃民族经济产业园,为民族地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创造条件。同时,民族文化产业正在起步,职业 不断突出特色。“面对困难和问题,民族地区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发,发挥扶持政策作用,继续加大固定 ,改善民生,加快智力和生态建设,早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马东平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