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30日是兰州市南山路全线通车首日,记者自东向西全程踏访感受了南山路的交通状况。采访中记者发现,南山路上的交通设施大多已经建设完毕,但逆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少市民建议建设方尽快完善各种交通安全设施,在长达30多公里的南山路上安排专门的交警执勤。
6月30日是兰州市南山路全线通车首日,记者自东向西全程踏访感受了南山路的交通状况。采访中记者发现,南山路上的交通设施大多已经建设完毕,但逆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少市民建议建设方尽快完善各种交通安全设施,在长达30多公里的南山路上安排专门的交警执勤。
配套设施欠缺行人横穿马路现象很普遍
昨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南山路,发现一些车流量较大的东行路段还未设置过街天桥。“工林路是南山路通往小西湖的通道,也是南山路西行的必经之路,每天车流量很大,而且此处住宅楼聚集,路口人来人往。可是因为没有过街天桥,我们只能横穿马路,有时候带着孩子过马路,真是胆战心惊。”陈先生就住在工林路附近,南山路通了以后出行是方便多了,但交通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却给他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陈先生所言,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的情况是,此处横穿马路的行人比比皆是,加之部分车辆车速较快,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很多受访居民反映,工林中路两侧经营户多,摩托车逆行多,附近居民过马路太危险,尤其是老人、儿童,常在路边望着疾驰而过的机动车无法穿行马路,工林路急需架一座人行天桥供市民通行。
早在几年前,本报就曾报道过南山路东段地下人行通道太少一事。时至今日,南山路东段的地下通道已投入使用,但记者走访发现,仅有的几座天桥利用率极低,变成了摆设。“地道离家远,过个马路绕的路太多,已经习惯横穿马路了。”住在百合园小区的许先生直言,出了家门口往东走就是地下通道,尽管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很多居民都懒得去。许先生告诉记者,家门口的地下通道变成了老人们跳广场舞的场所。记者发现,南山路东段地下通道较少,通道距居民所住地方较远,市民靠地道过马路十分不便。
有专家提出,南山路对兰州市城区交通承担着重要的分流作用,通车后应不断完善配套和服务设施,并在人口居住密集、车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待天桥和地道建成后应在马路中间设置隔离栏,禁止市民横穿马路。根据兰州市政府的安排,今年开始将对城区六大出入口进行交通整治,其中计划在南出口附近五星坪道口实施“上跨下穿”工程,通过在该处修建立交桥等设施,实现立体交通。
通车较早部分路段颠簸难行 坑洼路面亟需“缝补”
在南山路部分通车较早的区域,一些路段开始出现了坑洼状。去年有媒体就报道,绿色市场东100米处公交站附近路面坑洼难行,车辆经过时十分颠簸,路面上可见一个接一个的大坑,车辆经过时经常性扬尘。随后,南山路建设方对此处进行了维修处理。记者昨日再次走访发现,南山路东段、中段一些路段的路面存在小的“病害”,部分井盖还没有盖子。“绿色市场这里人多车多、此处本来地势就低,地面容易下陷。
而且,一遇到下雨就积水,路面就会泡在水里,这样更容易被压成坑。”绿色市场对面一家商铺的刘老板说,这一两年来,相关部门已经修了好几次了,但是很多地方仍需要“缝补”。一位路过的货车司机也抱怨:“绿色市场旁边的和政路立交桥桥面经常下陷,车辆通行能力低,立交桥桥面需要经常维护。”一路行驶,记者来到了南山路西站双洞子路段,从建西西路向西,由于有一段路还是土路,路面坑洼不平,加上大车比较多,该路段路况非常差。“工林路铁路道口的路况很差,南山路通车后车流量增大,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修补路面,提高此处通行能力。”一位市民建议。
交通秩序混乱 需执勤交警同时完善监控设施
目前,南山路虽然已安装了交通信号灯,但全线看不到交警管理路面交通。据记者观察,逆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南山路上无人问津,因为“电子警察”较少,部分通车路段成了监管真空区。随着南山路的正式通车,不少市民建议建设方尽快完善各种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让、停警告标志,指路标志、橡胶减速带及监控设施等,并尽快安排专门的交警执勤。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